棕榈滩华人基督教会

我们不是一座孤岛

文/陈竑竣

寄居生活

望着窗外的湖水,平静清澈。时而有小鱼儿跃起,泛起小小的涟漪。心中的思绪,虽然没有起着惊人的波澜, 浪花也一波又一波。新冠病毒肆意骚扰半年之久,居家工作颇有些郁闷、孤单。九月是雨季,飓风也像一个不速之客,偶尔造访。 在这多事之秋, 边小心防护着新冠病毒,边过着眼前的日子,同时心中也数算着在南佛州寄居的日子。

几乎在每个星期天,我们一家人都去棕榈滩华人基督教会敬拜神。星期天大半天的时间,和一群被称为基督徒的人们一起度过。同是寄居在他乡美国,操着南腔北调的华语,大家一起诉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;听着主耶稣道成肉身,满有恩典和慈爱的故事。我们亲切地称彼此为弟兄姊妹,让我们在异乡的生活,找回一点家乡的味道。这日子,竟然也有滋有味地过了15个春夏秋冬。

不测风云

四年前,一个秋天的傍晚,我享受着南佛州凉爽宜人的晚风,和妻子一起散步。忽然间,微风带来了一阵细雨,让我们措不及防。一溜小跑中,我突然跌了一跤,想必是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,人事不知。不知所措的妻子,搀扶着半昏迷的我勉强回到了家里。随后在一位医生姊妹的陪伴下,把我送到医院急诊部。事发突然,心里惊慌的妻子,急切之中拨通了许牧师的电话。检查结果我的头盖骨摔裂了,脑颅内受伤出血。醒来后,头部的剧痛即使服用强力止痛药仍无法忍受。(幸而因一位教会姊妹的爱心,手中的绝活,得了医治,就不再疼痛了。)出院之后,我不能独立行走。早上自己锻炼无力的双腿,靠着一根树棍努力练习行走。 晚上,我拽着太太的衣襟,或者拉着她的胳膊,又走回早上走过的路。

作者2018年在Wellington Regional Hospital进行检查。
▲作者2018年在Wellington Regional Hospital进行检查。

感恩有你

两个月康复的日子,靠着得痊愈的盼望,一天一天地过去,不知不觉就到了感恩节。这些经历,都让我开始认真学习感恩。
感恩,在突然倒下的时候,有太太在身边;
感恩,当太太面对突发事件,不知所措的时候,有医生姊妹在身边;
感恩,当太太心里恐惧时,有牧师和弟兄姊妹们的祷告托住她;
感恩,当出院后练习走路,步履艰难的时候,有太太的扶持。

患难中,更有弟兄姊妹和朋友们送来的鸡汤,精心熬煮的小米南瓜粥,和爱心祷告的陪伴。感恩,是我人生中缺乏的一课, 恰恰生活就以这种方式给我补课。回想起来,也让人匪夷所思。奇妙的是,因为脑部嗅觉神经部分受损,我闻不到臭味了。哈哈,感谢神,因祸得福!对于世界上的肮脏污秽之晦气,从此我再也闻不见,也就不过问了。

神施医治

一阵人生风雨过后,我们的生活似乎又回归于平静,如同秋天的湖水。然而,生活中天色常蓝,花香常漫的日子,并不长久。50多年的峥嵘岁月,让我的健康再次亮起了红灯。一年之后,我再次莫名其妙地跌倒了。随后便开始了查找病因,求医问药的漫长过程。

这两三年的日子,起起伏伏、悲悲喜喜,乌云密布与蓝天白云的日子交织在一起。从脑部开始检查,却始终找不到病因,医生就建议用药试试。药物的强烈副作用,让我整天昏昏欲睡,没精打采。两个月之后,神经科医生建议我去看心脏科医生。感谢神,心脏科医生很快找到了病因。但是他没有灵丹妙药,只能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最后给我的心脏安了一个除颤器。之后几个月下来,才知道这东西不管用。 白白地挨了一刀不说,还给我的静脉血管添堵。就在此时,是满有恩典,满有怜悯的神,派来了他的天使,一个主内的姊妹。在她的热情帮助下,我在克里夫兰医院佛州分部,找到了一位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。 他证实确诊了病因,建议手术治疗。但是,这个手术难度大,有丰富经验的手术医生极少。感恩的是,我们又很快在克里夫兰医院总部,找到全国最好的心脏手术医生。而这位手术医生刚巧正在计划来佛州分部为几位患者手术。于是我顺利地约好了这位手术医生,手术时间定在2019年感恩节后。

在许牧师的祷告中,我被推着进入了手术室,有惊无险经历了麻醉剂风波。次日,我又在一位弟兄的祷告中,再次进入手术室。手术成功了,我开始了康复的过程。弟兄姊妹们手术前后的等候和陪伴,病床边的探望,让我和太太亲身经历了鼓励关怀和祷告的力量。手术后,我自己什么也做不了。起卧、穿衣、吃饭、均不能自理,只能依靠护士和家人的帮助。朋友和弟兄姊妹们送来的鲜花、银耳汤和鸡汤,借微信发来的健康信息,以及家人远渡重洋前来探视,让我没齿难忘。邻居们送来了三黄鸡,美味鸡汤,也送来了关怀和爱心,都是实实在在暖暖的爱意。一切的一切我接受、我感恩。有了护士医生、朋友邻居、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和社区,我们就不是一个人在经历病痛和人生的高山低谷。

同奔天路

我是在相信个人奋斗的环境中长大的。曾认真以为“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 也不靠神仙皇帝!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, 全靠我们自己。”万事不求人,一切靠自己。以为是靠着自己,我从土坯做成的教室,走进了大学的殿堂;从遥远的小村庄,搬迁到皇城根下。村里的父老乡亲为我骄傲,我也曾经自鸣得意。殊不知,这是一个恩典,从天上来的恩典。我们没有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, 因为父母的养育长大; 因为老师的启蒙, 我认字、受教育、长知识; 因为社会和技术的进步,让我这个山里娃,知道了世上还有汽车比我家的牛跑的更快。曾经,我不知道感恩, 不知道真理!

感谢神,让我从中国来到了美国,认识了耶稣基督和一群跟随他的人。我领会和经历到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彼此的连接、友情互动和关爱。所以,在流浪远方的时候,在异乡的人生途中,我知道我们都不是一座孤岛。在看见“海上生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时候,我们也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冉冉升起,还会带给我们希望。而当我们有力量的时候,也当为别人掌一盏灯,照亮前方,给黑暗带来一点亮光。

1623年,伦敦爆发瘟疫。圣保罗大教堂主教约翰多恩,因为感染瘟疫而陷入生死未卜、凶多吉少的绝境。虽然面对着恐惧和生命危险,但他凭着信心写下“紧急时刻的祷告”,这就是《丧钟为谁而鸣:生死边缘的沉思录》。 其中有一段,就是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》。

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
在大海里独踞;
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,
连接成整个陆地。
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,
欧洲就会失去一角;
这如同一座山岬,
也如同一座庄园,
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,
无论谁死了,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;
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。
因此,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,丧钟为你而鸣。

疫情严重的今天,在教会里,我们经历了弟兄去世,经历了弟兄姊妹的国内亲人去世。也有弟兄姊妹罹患癌症,正在经历病痛和各种手术治疗。我们是一家人,常常一起经历伤痛,一起祷告,彼此关怀,彼此扶持,彼此相爱。我们没有人是孤立地存在着,我们需要彼此的关怀和扶持,同走生命窄路。

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教会而健康地活出自己的见证。当教会有亏损时,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每个弟兄姊妹的健康成长。因为我们自己的命运是和他人的紧紧栓在一起的,从而形成不可分割、息息相关的一小块陆地。 别人的伤痛也是自己的,别人的死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自己的末日。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,万物息息相关,万物紧紧相连, 人类社会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。在棕榈滩华人基督教会,我们这个属灵的家里,同属神的儿女的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40年。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靠着耶稣基督,我们弟兄姊妹血脉相连,在教会里一起同走天路。

回到目錄

Palm Beach Chinese Christian Chap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