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項榮耀神的罕有事工
──「跨文化聯姻家庭團契」
文/楊韓甲華
猶記2008那年,農曆新年,初春微寒二月天,我家客廳每個角落,坐滿了一群華人婦女,和她們的美國丈夫。大夥環繞在一張加長木桌旁,凝聽龐康妮師母解說夫妻相處之道;樓上兒童房間裡,好些個孩子正津津有味地聽講聖經故事;廚房裡,幾位同工忙著照應年菜大餐。
陣陣的笑聲從客廳傳出,時時的歡語從樓上飄來,添上從廚房四溢的縷縷菜香,整棟屋宇流露出在地如在天的溫馨詳和。這,便是「跨文化聯姻家庭團契」的第一次新年特別聚會。
團契最初是一個婦女小組,每月一次,僅只妻子參加,後逐步擴展成每雙月邀請丈夫加入的團契形式。12年的歲月如水般流過,近一百位婦女,還有一些她們的丈夫,在這裡度過了與主、與配偶、與契友刻骨銘心的喜樂時光。
一個個獨特的故事
我回想著一張張亮麗的臉龐,上面映出一樁樁獨特的婚姻:
有人攜兒帶女跨越浩瀚大洋,投奔全然陌生的異國郎;
有人列出擇婿清單,登入交友網站,謹愼挑選意中人;
有人打工時,被客人一雙迷人碧眼傾倒而走近成家;
有人由於老同事拉紅線和敬虔的基督徒締結良緣;
有人在大學研究院求學時,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家庭;
有人在中東做護士時,被駐地的美軍小伙子緊盯不捨,而建立美滿家室,
⋯⋯。
他們中有不少俩人都是初婚;也有一方初婚,另一方再婚;還有雙方都是再婚。再婚則或是由於喪偶,或是離異。有的家庭裡同住著前面婚姻的孩子,有的家庭僅單純兩人生活而已。形形色色的情況及際遇,在家庭書頁上寫出各異情趣的篇章。
一百位婦女,帶來一百個不同的故事。然而,在他鄉異地求生存、過生活時,卻面對共通的挑戰:如何安寧地走過婚姻磨合期?如何融合華人文化與美國文化,和樂度日?還有,那不可少的探索,存在人心深處的終極問題:人到底為何而活?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?
给一個安全的地方
為自己尋找幸福人生、為孩子企盼光明前程,本是人之常情,無可厚非。然而,當面對陌生的語言、陌生的文化、甚至陌生的丈夫時,層層的挑戰撲面襲來,當頭罩下,那份沉重,難以言喻,只有當事人自知!
她們中不少人受過高等教育,從事高尚職業,其中不乏專業護士、優秀老師、頂尖醫生、出版社編輯、軍界高官、商場強人、公務人員楷模⋯⋯等等。然而,除了少數能說流利英文的婦女,其他人來到這陌生地域,都不得不將叱咤風雲的過去收起,從零開始。見識到她們將被苦難磨練出的古老民族美德,如:謙卑、堅忍、靈巧、勇敢、踏實,發揮得那麼淋漓盡致,實在令人敬重佩服。
可是再怎麼能幹,就是鐵打的人也需要一個地方喘口氣、放鬆一下。我簡單樸素的家,便真誠樂意地打開,讓疲憊的身心,駐足歇息一會兒。在這個猶如娘家的地方沒有利益牽扯,沒有蜚短流長,沒有歧視攀比,只有尊重疼惜,和完全的接納。她們可以自在地流淚,傾吐真心話,不用擔心成為坊間八卦。
敬虔忠心的老師群
最初是許師母率領了一組完整的團隊服事這些婦女,一段時間後,由龐康妮師母接手教導。她設計了一套量身打造的教材,包括:美國重要節期的由來及慶祝習俗、做客禮節、接聽電話的禮貌、和洋親家相處之道、夫妻解決衝突的妙方、避開外遇的陷阱、過有意義的人生⋯⋯,等等一系列生活性的課程,並於其中巧妙地融入了福音和聖經的生命教導。
龐師母是講故事高手,能將任何內容化為動人的軼事典故,引人入勝、深印腦海。在濳移默化中,這些婦女展現出落落大方、行事有節的素質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她們中許多人因著在團契的學習認識了耶穌,受洗歸入神的名下,內心中擁有世界奪不走的平安,也抓住了真正的幸福。
▲Dr. Palm 龐康妮師母忠心服事了跨文化聯姻家庭將近八個寒暑。
龐師母安息後,賜恩典的神又送來許多愛主愛人、智慧敬虔的老師教導引領這個團契。疫情期間,這個團契仍然通過Zoom,在雲端聚會,從未中斷。還有八位多年培養的門訓同工,一起分擔關懷契友,並且維繫一個每日聖經禱讀的分享群。
誰能回應神的呼召
猶記90年代,我在賓州華人教會曾為一位姊妹與一位美籍小提琴家籌辦婚禮,還商請靖亞擔任花車司機迎接新娘,這是過去惟一見到的異族聯姻。05年遷來佛州,令人驚訝地看見異族婚姻的夫妻,如雨後春筍,不僅在佛州,也在全美各大城市紛紛冒出,呈現出一片廣闊,等待耕耘的福音禾場。馬太福音中耶穌升天前切切叮嚀門徒的大使命:要廣傳福音直到地極!這些與美國人通婚的婦女,因緣際會來到信仰自由的美國,必有神的美意。我們不必遠涉重洋去宣教,神已經將她們送來了,而且為數眾多,然而附帶一個挑戰:她們身旁有位講英文的丈夫。
這些異族聯姻的家庭,正在向中美教會同步發出馬其頓的呼聲:“有誰來向我們傳福音?有誰來繼續建造靈命?有誰來教導我們生活呢?”應該是當地美國教會,還是,華人教會來承擔這個責任呢?有人建議:將整個家拆開,讓美國教會管一個,華人教會管另一個,可這樣一來,那令人欣羨的全家同赴敬拜的圖畫就缺了一塊。而且還有下一個問題:按著人的天性,一個家庭分開敬拜,又沒有相同的學習內容來彼此激勵、彼此切磋時,能一起成長嗎?能持久嗎?思緒千絲萬縷,我只拋出這兩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提供大家思考。
▲Dr. and Mrs. Wingham 溫牧師夫妻分別帶領丈夫及妻子。
遠志明牧師曾經拍攝《鳳凰城的網路新娘》,報導全美最早期的跨文化聯姻事工。然而,當我打電話到亞利桑那州該教會請求採訪時,發現這事工早已不存在了。据我所知,如今全美僅有兩家教會有這項事工,一個在肯塔基州,另一個就是我們的教會。
我們教會成立40年,數算神浩大宏恩之際,我尤其要為「跨文化聯姻家庭團契」向神感恩。北美有不少會友眾多、資源豐富的華人教會,卻沒有異象來承擔神的託付,牧養跨文化聯姻家庭。而我們聽見了呼召,迎向現時代的挑戰,有了這極為罕見的事工。
12年來,許許多多熱心愛主的弟兄姊妹自動自發地投入,同心服事這個獨特的群體。深信在天上,神必含笑稱許,「做得好,我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們!」 也願一切榮耀歸给那位顧念異鄉客旅的慈愛父神!
▲一群敬虔的老師忠心扶持這個團契,由左起徐璇、周師母、敏雯、楊長老、甲華、溫師母及許師母。
▲跨文化聯姻團契於2018年慶祝成立10週年,舊友新知濟濟一堂,同謝主恩。
▲部份門徒訓練的姊妹們在大堂前歡迎來賓。
▲鮮花燭光、美食甜點,及知心好友令人愉悅,還有神同在的聚會宛如置身天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