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榈滩华人基督教会

翻開一頁珍貴的歷史

―創會牧師郭文仁談教會緣起

採訪/翟舒泠 整理/劉淑滿

往事,浮在記憶與遺忘的邊緣,裝在郭牧師內心的點點滴滴,透著舊事的情趣。

1979年郭文仁牧師和郭董映妍師母帶著大兒子世白在Hobe Sound Bible College讀書,修習教牧學碩士。學校規定上課前,學生就要開始服事實習,好將操練的經驗與課堂的理論結合。郭牧師心想,「我是外國人,英文不夠好,不可能服事英文教會,就開拓華人教會吧!」

淵遠流長情誼厚

當年的神學生,普遍的除了吃飯錢,一無所有。沒車、沒人脈,可謂舉步惟艱。彼時沒有網絡、手機,更別提GPS了。Hobe Sound Bible Church 的Pelton主任牧師帶著郭牧師,邊開車邊看地圖,尋尋覓覓,兩雙眼睛,在棕櫚灘捕捉一整天,望眼欲穿,就是看不到一張黃面孔,更遑論找到任何華人了。順著地圖,他們來到Riviera Beach ,喜出望外,發現「上海中餐館」就在眼前。用餐時與餐館主人Peter和 Susan夫婦攀談,從他們那裡又聯結上其他說廣東話的華人。

Pelton 牧師與師母。創會之初,Dr. Pelton曾開車陪同郭牧師尋找華人會友,恩情難忘。
▲Pelton 牧師與師母。創會之初,Dr. Pelton曾開車陪同郭牧師尋找華人會友,恩情難忘。

郭文仁牧師在佛州傳道協會(Florida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Ministries, 簡稱FEA) 主任Dr. French的批准支助下,借用FEA位於Riviera Beach 的一間小教堂聚會,草創衛斯理華人教會(Wesley Chinese Chapel)。當年,鄭宏立弟兄和梁妙芬姊妹是教會中第一個基督徒家庭,多虧有他們夫妻的忠心服事和扶持。牧師以中文講道,鄭弟兄翻譯成英文,是牧師得力的幫手。每當開會時,英文、國語、廣東話夾雜,此起彼落,彷彿小型聯合國。Pelton 牧師放手後,Dr Reiff 接手,在牧養的道路上指導、陪伴郭牧師。Dr Reiff滿了向異國文化宣教的熱情,每次開執事會一定親身出席,也參與很多的教會事務,以及每月分擔講台的服事。

Dr. French與師母。Dr. French擔任FEA主任期間,批准支持初期教會。
▲Dr. French與師母。Dr. French擔任FEA主任期間,批准支持初期教會。

Dr. Reiff與Helen 師母 。Dr. Reiff全力協助建立初期教會並參與講台服事。現已安息主懷。
▲Dr. Reiff與Helen 師母 。Dr. Reiff全力協助建立初期教會並參與講台服事。現已安息主懷。

擺上所有無保留

在Riviera Beach 教堂聚會的地方,後面通連著郭牧師一家三口的蝸居。每逢主日敬拜,家庭全部凈空開放,會友上洗手間就往牧師的臥室走,進進出出、公私不分。郭家家居生活,一覽無遺,就如郭牧師、師母對教會會友全心擺上,毫無保留。

上帝的帶領奇妙,每週來聚會的人數不固定,來的人也都不同,但週週都有二、三十人做禮拜。會友的奉獻不多,全數交給佛州傳道協會。所幸佛州傳道協會供應教會所有支出費用,外加給牧師一週45元,作為生活費及汽油錢。還配備一輛Hobe Sound 修車廠報廢的舊車,修一修就給牧師做交通工具。牧師開過的車,不是快報廢的就是超齡的老爺車,喝汽油跟喝水一樣,有時從Rivera Beach多跑幾趟Boca,油錢就不夠了,連飯錢也得貼上。聚會後,偶而單身會友留下吃飯,飯錢極為有限也吃得飽。神奇妙的供應讓郭家大人小孩,一樣也不缺乏。

聚會漂泊無定所

十數年中,會友聚會的地點逐漸南遷。1984 年由 Riviera Beach 迷你教堂搬遷到Forest Hill Alliance Church,借用他們的交誼廳,教會名稱由衛斯理華人基督教會改稱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( Palm Beach Chinese Christian Chapel)。教會沒有向政府註冊,依然附屬於FEA。這期間大概有50個人聚會,教會相對穩定了。郭牧師和同工們期望人人都能得著救恩,一有空就跑超市、購物中心,只要看到東方人的面孔就很興奮,與之攀談問候,並告知有中國教會,盛情邀約。在此期間最讓牧師津津樂道,記憶猶新的是:為陳伯伯兒子陳林生證婚,之後為大Linda(黃秀琴)證婚,還有王者行在教會舉行婚禮。

教會再次面臨搬家,因為每次聚會完後弟兄姊妹就留下聚餐,享受濟濟一堂,和樂融融的交流。然而,美國教會不能認同,教會只好另擇他處。

1987 年教會往更南的Lake Worth落腳,搬到第6街Lake Osborne Presbyterian Church,借用長老教會一段時間。欣見教會緩慢卻持續地成長,二十多個家庭,加上 Hope Sound Bible College 及 FAU 的 學生,平均人數達到了五、六十人,最多曾有75人左右。大部分來自香港,其次是台灣,中國來的非常稀少。整個南佛州華人極有限,教會無法再增長,神讓郭牧師看見應該走出去。當年小小的教會卻懷抱宣教的異象,支持郭牧師往Jacksonville植堂,開拓教會,每月去一次,整整四年未曾懈怠。之後,佛州理工學院(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學生會主席陳國強弟兄,邀請郭牧師一個月一次去墨爾本華人教會(Melbourne Chinese Church)講道。今日缺乏牧者,那時也是如此, 郭牧師抱著開荒的精神,為主四處奔波,直到1990 年,由於工作和健康關係離職,牧養責任由李汝標牧師接下。

煉盡渣滓為主用

郭牧師說:「我來美國讀書時,神給我一句話『除去銀子的渣滓,就有銀子出來。銀匠才可以做各樣的器皿。』」那個時代來美國賺錢很容易,但是他不敢去賺錢,銀行的人找他打工,也不敢去,情願每週 領45元飯錢油錢過活。問他,為什麼?他答道,「我受呼召,一生預備自己給神用。錢在那裡,心也在那裡。我要保持心中聖潔,不要有任何渣滓。」信實的神沒讓他們餓到過,反而鍛煉出他們依靠主的單純信心。回顧以往,郭牧師感恩地說,人生若沒有走過這些路,生命不會成熟,不會模塑成型今日的他們。

從1979年開拓教會到1990年離開,郭牧師說: 「這趟天路歷程,現在回想起來,若要重新走一遍,老實說,我都沒有這個勇氣了。」經過淬煉的銀子,可以讓神打造成貴重的器皿。多年主裡的歷練,如今郭牧師在德州海灣華人教會牧會,感恩常在寧靜的心裡,默默綻放。

游牧教會建新家

張隆弟兄曾形容我們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是一間「游牧」教會,逐水草而居。在 1992 年,教會對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的中國留學生有負擔,又繼續往南搬遷至 Boca Raton 的 Bible Town 聚會。 每當弟兄姊妹在家庭聚會或團契聚餐時,「建堂」一定是主要話題,深深感慨,「沒有自己的堂等於沒有家」的漂泊不定1。接續郭牧師牧養的李汝標牧師,他帶領弟兄姊妹迫切為建堂禱告,尋求神的旨意。1989 年期間,張隆弟兄振臂奮起,設立教會建堂基金委員會,並開始籌備建堂資金。同年教會向州政府申請登記,獲得免稅許可證成為合法非營利機構,從此教會不再附屬於佛州傳道協會,然而,與她的情誼淵遠流長,往來不斷。

1993 年夏季,在 Delray Beach有30萬的房地產要出讓。在27年前,對一個只有20幾個家庭組成的小教會,30萬是巨大的挑戰,教會中沒有富豪、大戶。不是在給別人打工的藍、 白領階級,就是已退休的家庭,或是在學的學生,弟兄姊妹只有迫切向神祈求。感謝神,在最後簽結產權時,所有的經費,都是來自教會。祂豐盛的供應,補足愛神的弟兄姊妹的需要。2

白白恩典得新堂

李汝標牧師於1995年退休。由陳明輝傳道接任,1999年底陳傳道回台,許登奇牧師應邀為代理牧師,2002 年許牧師正式上任為主任牧師。因著人數增加,教會一直考慮擴建或遷移的可能性。 2004 年初,一個建築商與教會接觸,表示願意購買 Delray Beach教堂之地。經會友同心禱告,一致認為這是神給教會增長的一個機會和責任。於是決定將教堂之地出售,將所得的資金作為新堂的費用。 2005 年 12 月,買下位於Lake Worth一塊 3.16 英畝松樹繁茂的空地,就是現在的新堂址。因著神的憐憫、看顧、保守,我們終於在 2011 年的復活節於新殿堂敬拜天上的君王! 31年來,教會在上帝垂憐看顧牽引下,又展開了嶄新的 一頁。3

往事歷歷訴主恩

剪理教會陳年舊事,從郭牧師的訪談裡,漸漸勾勒出清晰的輪廓,才知道為什麼長久以來,教會週年慶、特別聚會總會看到Pelton 牧師或French牧師出現在我們當中,為什麼教會為 Dr Reiff和Helen舉辦婚前慶賀聚會(bridal shower)。

在神的大家庭裡,不論膚色、種族、言語、文化,彼此相助、幫補、扶持、相愛。誠如郭牧師說的:沒有Pelton 牧師、French牧師、Dr Reiff他們,和FEA就沒有今天的棕櫚灘華人教會。如果老友就像越陳越香的老酒,那麼他們就是教會收藏近半世紀的極品了。

一琁舊事,徐徐透出恩光。若沒有初期那20個家庭的弟兄姊妹,無私的委身,全然的奉獻,哪有今天這個教會?他們都是神手中的五餅二魚。

不論是郭牧師、李牧師、陳傳道、許牧師,還有在各個不同時期加入教會的會友,我們何其有幸被神揀選,成為神拼圖裡獨一無二、缺一不可的小紙片,上帝為每一個人精心設計、量身打造,各個不同的形狀、顏色、圖案、尺寸,按照祂的時間、順序,一一將紙片對號入座嵌進拼圖大格局裡,為了成全聖徒,各盡其職,建立基督的身體,成就今日教會榮耀的光景。

如果你錯過了,別急!神或許還要擴大祂拼圖的版塊呢!

註:

1張隆,〈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〉,《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獻堂特刊》(2011年6月):7。

2同上。

3趙育莘,〈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簡史〉,《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獻堂特刊》(2011年6月):6。

郭文仁牧師的愛心勸勉

盼望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繼續向下扎根,向上結果,榮耀歸神。

創會牧師郭文仁與師母郭董映妍近照。
▲創會牧師郭文仁與師母郭董映妍近照。

回到目錄

Palm Beach Chinese Christian Chapel